三智工程赋新能 ——陕西能源绘就智慧转型新画卷
9月底,陕西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能源”)权属企业——凉水井矿业(国家能源局认定的“第二批国家级智能化试点推广煤矿”),在智能化建设与生产效能提升上再获关键突破:4-4 煤东翼辅运大巷与二号暗副斜井顺利实现精准贯通,井下灰煤运输系统同步成功试运行,进一步完善了智能化生产配套体系。此次双突破,不仅是陕西能源深化转型升级的具体成果,更是其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生动实践。
陕西能源作为陕西省煤电一体化龙头企业,2023年4月在深交所主板上市,拥有全层级控股企业34户,已核准火电装机总规模1725万千瓦、煤炭核定产能3000万吨/年,是国务院国资委首批“双百企业”和2023年度“双百企业”标杆单位。近年来,陕西能源充分发挥“指挥棒”统筹作用,以“智慧电厂、智能矿山、智识办公”三智工程为抓手,推行“试点示范先行、数智转型同步”工作机制,明确转型方向、制定实施路径、统筹资源保障,推动权属企业从单点技术突破迈向全产业链智能化重构,逐步实现从“汗水经济”到“智慧经济”的转型发展。
智慧电厂:绿色为基,创新提效
智慧电厂建设紧扣“双碳”战略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需求,以“提质增效、清洁低碳”为重点,聚焦前沿设计、先进设备、技改优化、智能运维、储能协同等方向,推进装备部署领先、数字孪生应用、多能互补落地,构建覆盖电力生产全流程的高智阶管控体系,推动电厂从“人工运维”向“智慧运营”转型,打造高效、灵活、绿色的智慧发电样板。权属清水川能源建成“燃煤智能采制化管控系统”,制样机器人凭先进算法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杜绝人工误差;三期机组应用世界首创余热回收技术,年节煤超4万吨、减碳10万吨,获评“亚洲电力最佳煤电项目金奖”。权属赵石畔煤电开展5G专网建设,采用SA独立组网技术,配套智能巡检系统,隐患识别率达99%,有效提高工作质效。权属商洛发电建设“5G+机器人巡检”大数据巡检平台、智能面部识别系统,创新采用共轨式自动摘钩机器人进行火车厢自动摘钩作业,打造了“智能、协同、融合、安全、柔性”的智慧电厂生态体系。权属陕能新疆构建“一中心、两平台、三网络”体系,以搭载智能设施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大数据中心”为载体,依托ICS智能发电控制、ISS智慧管理服务两大平台,实现机组性能寻优、AGC 优化等多场景应用。权属麟北发电落地西北首个“飞轮+磷酸铁锂电池”火储联调项目,通过现代技术,可实现毫秒级调频、分钟级储电,有效提升电力现货市场响应能力,助力电网削峰填谷。
智能矿山:安全为要,科技赋能
智能矿山建设聚焦矿山开采的安全性、高效性和智能化水平提升,以“少人则安、无人则安”为本质安全理念,推进5G与AI深度融合、智能装备替代高危岗位、绿色开采技术应用,构建“感知——决策——执行”一体化智能矿山体系,实现了安全监测智能化、生产作业少人化、资源利用绿色化,推动矿山从“人控”向“数控”升级。权属凉水井矿业获评国家级智能化试点推广煤矿,建成18个智能综采面50余个智能子系统,24个场所实现“无人值守、安全减员”;2.0 版源头分矸系统每年可节省处置费一千余万元,原煤热值稳定提至5500大卡以上。权属麟北煤业建成陕投集团首座“煤矿+储能”项目,5MW/10MWh储能系统年降用电成本超百万元。同时,其园子沟煤矿已通过陕西省B类智能化验收。
权属冯家塔运营创新布局“1+3+N”模式,打造智能化综合管控、智能化灾害防治、智能化安全生产管理三大支柱,覆盖采、掘、管、控核心环节的N个智能化子系统,建成信息基础设施、智能灾害防治等9大类、50余个智能化系统。权属赵石畔运营构建“数字底座+智能中枢”体系,井下部署60余台智能终端,可打通全矿井80多个子系统数据壁垒,5G-RedCap技术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安全预警效率提升40%,质效提升、安全减员成效显著,被陕西省通信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厅评为“陕西省5G融合应用标杆引领项目”。
智识办公:数据为桥,协同发展
陕西能源以“数智驱动、协同高效”为思路,构建统一的数智底座,依托陕投云平台,重点推进能源数字中心建设,打造生产调度中心、应急指挥中心、数智管控中心“三大中心一体化”架构,为智慧电厂和智能矿山提供数据支撑、信息贯通、管理协同能力,打通数字资源壁垒,提升整体管控效能。后续将推动数据标准统一,打通煤电、地质、新能源等板块数据结界,实现“业务——数据——绩效”标准化,为OA办公、档案系统、党群工作、经营管理、班组建设等提供数智支持,让数据赋能管理业务和一线作业,助力“三智工程”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延伸,为陕西能源打造“中国现代能源综合运营商”筑牢数字根基。
从智慧电厂的机械臂到智能矿山的5G基站,再到智识办公的数智底座,陕西能源正以三智工程为“引擎”,推动传统能源焕发新活力,为各级管理与作业搭建更安全、更高效的工作场景,为国家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和能源产业创新贡献“陕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