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在“生命禁区”的煤田地质人 ——记陕煤地质一三九水文公司西藏申扎项目部
在西藏申扎县甲岗雪山旁的嘎日阿统铷多金属矿与铜多金属矿勘查区,盘山路上的地质旗从绿意山脚延伸至白雪山顶,成为苍茫群山中醒目的 “路标”。海拔 5700 米处,几顶帐篷与简易板房组成陕煤地质一三九水文公司西藏申扎项目部驻地,团队扎根于此,克服高寒缺氧与生态脆弱难题,在“生命禁区” 书写地质勘探奇迹。
环境缺氧,地质人的精神不“缺氧”
勘查区海拔 5400 米至 5700 米,“山上不长草,氧气吃不饱,终年雪不断,四季穿棉袄” 是真实写照。
2025 年 5 月底,项目部按 “党团骨干建在钻机班组” 模式组建,空气含氧量仅为内地平原一半。初上高原的队员多有头疼、失眠等反应,但一周后便适应环境,如顽强种子在雪山扎根。项目负责人薛晓斌为规划勘探道路攀上跑下,脸被晒伤脱皮。6月初进工地次日,他冒雪带领团队用两台挖机、一台铲车,于深夜 11 点建成首个井场,此时积雪已厚 30 厘米,下山时需借手电光辨路。连续两天大雪中,全员一心创造开钻条件。在党团员带动下,团队仅用 117 天完成 10044.16 米工作量,刷新高海拔勘查施工纪录。
生命禁区,书写地质传奇
今年4月底,拉萨冰雪未消,项目总指挥万晓文率队赴 500 千米外踏勘。车行至结冰路段时失控滑向悬崖,众人跳车背顶肩扛稳住车辆,在零下 20 多摄氏度严寒中铲冰除雪,80 公里路程耗时 4 小时。
踏勘期间突降大雪,青岗峰雪山瞬间银装素裹。3天里,万晓文深入牧民区调查气候,入夜后仍在矿区勘察地层,车无法通行便徒步前进,圆满完成踏勘任务。此后,公司任命薛晓斌为项目经理,承担 “离天空最近、氧气最稀薄、管理钻机最多、工作面最广、钻探施工管理最难” 的核心任务,团队以超常毅力满足甲方要求,彰显党员先锋本色。
勘查过程中,项目部通过破碎地层钻探取芯提速和钻井液改进等方法,实现对含矿层空间分布、沉积环境的精准刻画。面对含钼矿层取芯困难,技术人员创新采用“慢速小回次钻进+植物胶护壁”,大幅提升了取芯成功率,这一特殊模式对复杂地层钻探施工提供了全新思路。其中,最深钻孔达500多米,利用多钻孔同平台作业工艺创新,有效破解了陡峭地形和高风险环境带来的难题,确保了勘查工作安全有序推进。
科学提升高原项目管理“新高度”
项目部结合高原施工的特点,以降本增效为中心,以提高钻探质量为重点,以改进钻探工艺为突破,开展了修柴油机、修水泵、配制泥浆、短时间内打捞钻具、机台作业赛和对手赛等小型多样的技术练兵等活动。组织开展“三比三赛”活动,即比思想赛贡献、比干劲赛效益、比技术赛速度。根据施工钻机的目标管理,开展了班与班之间的“十佳”竞赛,即进尺最佳、岩心采取最佳、安全文明生产最佳、新工艺掌握最佳、设备运转状况最佳等十项指标最佳竞赛活动。通过各种劳动竞赛,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得到了提高,为顺利完成勘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安全管理方面,项目部将安全生产置于首位,结合高原野外施工特性制定安全措施与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安全防范机制。设置专职安全员与监督员,排查施工现场防水、防盗、防火、防塌方隐患;定期为职工体检,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根据职工素质合理分班,兼顾人身安全与工作效率。同时,健全安全长效机制与双重预防机制,提升外协管理标准,营造 “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 氛围,实现项目全程无重大安全环保事故。
在高原缺氧的生命禁区,陕煤地质一三九水文公司西藏申扎项目部的员工用行动书写着新时代地质人的奉献故事,用责任与担当,为陕煤地质一三九水文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