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绿天山 共绘同心——陕西水电新疆公司以绿能为笔 共绘发展新答卷

发布时间:2025-10-09 来源:陕西水电 作者:班市伟 高强
分享到:

秋分时节,百米高的风机在戈壁舒展长臂,麦盖提光伏阵列如蓝色海洋铺向天际,映照出清洁能源的崭新画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迎来了成立70周年的辉煌时刻。70年间,这片广袤大地,是国家能源战略基地和西部大开发战略重要实施区域。2024年,新疆电力装机规模达1.927亿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彰显了新疆从“能源大区”向“清洁能源大区”的巨大转变。

在这场能源变革的浪潮中,陕西水电新疆公司深耕细作,推动能源开发、产业协同、民生改善融合,随着新疆百万千瓦风光基地项目陆续并网发电,这片见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70 年沧桑巨变的土地,又增添了新的绿色动能。

开疆拓土,荒漠崛起绿色能源高地

“以前这里风吹石头跑,现在风机转起来,产业链也跟着活了。”站在陕投木垒疆内平衡40万千瓦风电项目中控室,陕西水电新疆公司项目负责人指着实时跳动的发电数据介绍。4年前,首批陕投人踏上新疆昌吉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这片荒漠戈壁时,面对的是资源匮乏、市场不确定、人才短缺,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新疆公司团队以坚韧不拔的意志,深掘这片土地的能源潜力,开启了绿色能源的探索之旅。

木垒县作为梦想启航之地,从最初不足10人的小队,到如今40余人的协作团队,新疆公司不仅在人才引进上下了大力气,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更在项目推进中展现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面对疆内平衡木垒52.5万千瓦风电光伏项目电力接入的难题,自力更生、多方协调,成功促使新疆国网公司召开项目接入方案评审会,为项目的快速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新疆公司在自主管理方面探索破局之道。在喀什麦盖提50万千瓦光伏治沙发电项目申报前期,敏锐捕捉、用好喀什地区将沙漠防风治沙与光伏发电结合的申报政策,迅速行动、通力协作,最终成为8家申报成功单位之一。此外还建设了项目永临结合的光储供电系统,创新采用“分布式光伏+储能”离网电源系统,成功破解偏远地区新能源工程用电瓶颈,有效解决了木垒四十个井子风电场汇集站施工期用电不稳定等问题,为偏远建设项目提供了可复制的供电方案。

多元模式,精准施策显成效

根据项目特点,灵活选择管理模式,在建设管理模式上历经EPC、E+PC、自主管理三种模式的尝试与总结,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和投资的有效控制。木垒疆内平衡风光项目在核准内容大幅变更的情况下,最终建设投资不仅控制在初始可研范围以内,较立项可研投资减少约9%。度电成本也低于周边其他新能源企业,低于全国陆上风光电预期造价水平下限。

电网接入和资金方面,积极与当地电力部门沟通协调,取得了多个项目接入批复,优化了资金使用效率。2025年1月21日,通古特木垒大基地项目光伏110kV升压站及首批2万千瓦光伏机组成功并网,标志着新疆公司正式成为新疆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推动者。随后,多个项目陆续并网投产,彰显了“陕投速度”与“绿色力量”。

如今,新疆公司风电光伏规模已达155万千瓦,装机容量设计年均发电量约32亿度,年均预测收入6-7.5亿元,截至目前,累计投产规模125万千瓦。按照规划,“十五五”期间,将继续扩大新能源布局,助力新疆打造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生产和外送基地。

以义取利,带动就业促进民族团结

“以义取利、镕基铸范”企业文化价值观深深融入新疆公司发展基因。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当地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就业机会,优先为周边村镇提供就业岗位,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麦盖提县光伏治沙项目不仅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建设期还带动了周边村镇870人就业。推行“光伏治沙”模式,实现了土地多元利用,为当地群众增加了收入,促进了民族团结。新疆公司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企业与地方同心同行的深刻内涵,展现了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的美好图景。公司40名员工中,有维吾尔族6人、哈萨克族3人、新疆本地员工16人,他们与来自各地的同事们携手奋斗、共同成长。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疆公司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以打造南北疆风光发展格局为目标,践行陕投集团和陕西水电决策部署,紧抓“十四五”末项目指标竞争相对缓和机遇,持续加大在疆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力度,强化生产经营管理,发挥已建项目投资控制造价成本相对偏低的优势,确保各场站“稳发满发”,保持收益稳定,建立健全电力营销体系和激励机制,提高整体盈利水平,为“十五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