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水电山南公司:扎根雪域高原上的精神之光与实干力量
在世界屋脊,格桑花顽强绽放,阳光不仅照亮连绵的雪山,也激活了广袤土地上的“蓝色光阵”。在这里,有一支被称为“高原牧光者”的队伍,他们以坚韧的意志扎根雪域,不仅守护着每一块光伏板,更在极端环境中探索出一条融合精细运维、精益成本、高效建设与精神传承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经营提质:精细管理提效益
面对高原特殊环境与电网消纳限制,陕西水电山南公司将经营管理作为生命线,建立“营销、监控、巡检、运维”四位一体经营体系,主动贴近市场,建立与西藏电网调控中心的日协调机制,动态跟踪负荷分配,积极争取计划外电量指标,为电量增发开拓空间。依托集中监控平台,优化AGC/AVC控制策略,精细化功率预测模型,确保发电指令精准响应,实现发电效率最大化。推广无人机巡检与智能分析诊断,对设备状态进行实时感知与预警,实现从“被动消缺”向“主动预防”转变。加强现场设备巡点检与消缺维护,利用夜间或陪停窗口开展预防性试验,2025年上半年已消除设备缺陷64项,设备健康水平显著提升。通过体系化协同运作,在保障性电量基础上增发电量190万千瓦时,区域出力排名持续领先,有效对冲了限电不利影响,为实现提质增效目标奠定基础。
成本管控:精益思维控支出
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将成本管控贯穿经营全过程。强化全面预算刚性约束,严控非生产性支出,推行费用压降清单管理,削减管理、生产等8项费用,节约成本150万元。通过严格差旅审批、精简会议、规范车辆管理等措施,引导全员养成厉行节约习惯,确保资金投向关键领域、用在“刀刃上”。聚焦资金高效运转,加快应收账款回收节奏,落地应收账款保理业务,以此置换高息负债,成功降低财务费用100万元,为实现止亏目标筑牢支撑。
项目建设:加快进度增后劲
秉持“啃硬骨头、打硬仗”的信念,稳步推进华鑫隆5万千瓦牧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严守安全质量底线,选派专人驻扎施工现场旁站监督,重点紧盯高原特殊施工环境下的设备安装精度、作业流程合规性及人员安全防护措施落实情况,建立施工隐患台账,对设备安装不规范、防护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当场督促整改,实行“整改-复核-销号”闭环管理。与总包单位“两级管理、一体运作”,主动对接地方政府,全力协调项目用地问题。经过全体参建人员苦干实干,克服雨雪天气、车辆运输、材料到货、人员短缺等难点,光伏区部分已完成4.2万千瓦组件、5万千瓦支架安装,升压站综合楼装饰装修已完成,主变、HGIS、SVG、一二次设备已全部安装到位,110千伏、35千伏线路已全线贯通,计划10月30日前并网发电。

担当奉献:践行责任暖高原
在高原从事新能源行业,既要发电,更要“发光”。陕西水电山南公司始终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多次组织员工赴世界海拔最高的普玛江塘乡及边防哨所义务抢修电力设备,开展赠送过冬牧草、走访慰问等系列帮扶活动,种下“陕投幸福草场”,用实干拉近地企距离。在生产一线开展“争做好员工、岗位建功”活动,3名职工先后获评集团“最美员工”。每年全国安全宣传咨询日,结合行业特点,精心准备《居家安全用电十注意》《安全用电常识》等系列挂画、手册,设咨询台、挂展板、发手册,向当地群众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近年来累计发放宣传彩页、知识手册600余份,切实增强藏族群众安全意识。
携手共进:全员参与聚合力
以文明单位创建为抓手,扩大“全员参与”覆盖面,开展劳动模范、岗位标兵选树,让先进典型带动全员进步。围绕政治节日与传统节日,组织红色教育基地研学、红色观影、职工技能比武、主题征文等活动,让职工在参与中受教育、提素养。建成职工文化活动室,配备图书阅览室、健身房、多媒体学习室,图书室涵盖思政、技术、文学等领域,健身房满足日常锻炼需求,为职工打造“精神家园”与“健身阵地”。在高原极端环境中,干部职工凝聚成“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高原精神,成为推动项目攻坚、运维优化、成本控制的强大合力。
扎根雪域,初心不改。陕西水电山南公司将牢记嘱托,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和上级党委决策部署,持续夯实清洁能源开发建设、电力保供、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重大责任,点亮雪域之光,驱动发展动能,为集团公司和陕西水电在藏新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为高原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