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十年磨剑 终得“银”光熠熠 ——陕煤地质高级技校全国技能大赛侧记

发布时间:2025-09-26 来源:陕西工人报 作者:钟明杰
分享到:

9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颁奖仪式现场,当主持人念出陕西代表团曹宇昂获无人机驾驶赛项银牌、杨凡获鸿蒙应用开发赛项银牌时,陕西代表队掌声雷动。台下,陕西工程科技高级技工学校的选手与教师热泪盈眶——这两枚银牌,是学校十年奋斗的结晶,标志着该校从技能大赛新兵,跻身全国赛场领奖台,更创下陕西省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的最佳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

十年奋斗前行,成就今日荣耀

回溯十年征程,陕工科校的逆袭始于2016年。彼时,学校以省赛、国赛标准为导向,开启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踏上强师资、重大赛、提质量的发展之路。

师资是技能人才培养的根基。早年,该校教师多擅长理论教学,实践能力不足。为此,学校于2017年、2018年两次选派40余名教师赴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培训,2023年又派28名教师赴常州技师学院研修一体化课程开发。一系列“取经”行动,让教师们的一体化教学水平显著提升,一支“理论+实践”双优的硬核师资队伍逐渐成型。

以赛育人、以赛创牌,是陕工科校的另一张“王牌”。2017 年承办集团职工技能大赛后,学校不断总结优化办赛流程,连续承接集团多个赛事。2024年协助承办陕西省职业技能大赛无人机装调检修赛项,2025年又助力集团承办第八届陕西省国企职工技能大赛无人机驾驶员赛项等重要赛事。一次次办赛实践,锤炼出一支懂技术、熟标准、善管理的专业团队,成为学校竞赛集训品牌创建的“活名片”。

育人质量的提升,是十年奋斗的核心。校内建成3个世赛集训基地、9个省赛国赛集训基地,为学子打造专业“练兵场”;无人机应用技术等6个专业入选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建设名单;与集团下属企业、吉利汽车等开展订单式培养,企业工程师进课堂、学生实训“真操实练”。

在热爱里扎根,在磨砺中绽放

本次大赛除2名选手获得银牌外,学子刘超荣获智能硬件装调项目优胜奖(全国第12名),同样值得祝贺。从代码世界的逐梦到蓝天之上的翱翔,从跨界转型的突破到学校体系化的托举,他们的每一个故事都镌刻着拼搏与坚守,彰显着独特的育人文化。

曹宇昂是无人机驾驶赛项的“全能手”。赛场操作行云流水的他,赛前主动攻克 Python 编程、正射二维建模等难题,将无人机打造成“会思考的工具”。备赛时,面对无人机机载电脑通讯中断故障,他查阅技术手册、拆解设备、测试信号,最终发现接口焊接微小误差,以主动破局的意识,在赛场从容应对挑战。

杨凡的鸿蒙应用开发银牌,是300多个日夜、千万行代码 “写”就的。他每天高强度训练超10小时,从网络通讯单元编写到程序调试,对每个细节精雕细琢。曾为解决程序闪退问题,连续两通宵逐行排查代码,最终找到嵌套循环中的“bug”。比赛中,他以“零失误”完成所有模块,用实力赢得评委赞誉。

刘超则是跨界转型的“孤勇者”。从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转战智能硬件装调,他起步时连电路连接都频频出错。但他凭着韧劲,日均训练10小时,攻克多门编程语言与技术,右手食指指纹因反复练习水晶头制作被磨平,连家里指纹锁都无法识别。训练后期,他与队友组织“对抗赛”,互相设置“技术陷阱”锤炼能力,最终在全国赛场完成从“机电老兵”到“智能新兵”的蜕变。

全方位托举,助力选手取得佳绩

三位选手的佳绩,离不开全方位的支持。硬件上,学校斥资 150 多万元采购智能硬件装调设备、搭建鸿蒙开发实训平台、配齐无人机赛项设备,让实训室成为“微型赛场”;服务上,组建省内外专家“智囊团”线上线下答疑,为选手定制“每日反馈+每周考核+定期汇报”训练体系,配备“陪练”老师兼顾技术指导与生活心理关怀,还根据体能定制训练计划;组织关怀上,省国资委、省人社厅、陕投集团等各级领导多次慰问指导,协调资源、解决困难,为选手注入信心。

银牌的荣光终将沉淀,但背后的拼搏精神与育人理念,正成为陕工科校持续发展的动力。未来,该校将继续深耕技能人才培养,为集团打造一流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陕西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注入更多“技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