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有为者有位 实干者实惠

——陕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深入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发布时间:2021-10-26 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李小英、王文静
分享到:

20211026928679.jpg

深化国企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是提升企业活力和效率的关键环节,是国企改革攻坚的关键一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以来,陕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陕投集团”)着力聚焦关键环节,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职业经理人选聘、中长期激励机制为抓手,让有为者有位、实干者实惠,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切实增强了企业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

干部能进能出  畅通双向用人渠道

近期,经过多轮激烈竞争,陕投集团下属陕西金泰恒业房地产有限公司职业经理人选聘落下帷幕,六位“优胜者”组成了新的经理层团队,将齐心协力迎接新挑战。

这六人中,一位副总经理通过内部转任成为职业经理人。对他来说虽然岗位名称未变,但身份关系却发生重大转换。

“以前对这些干部是传统的‘身份管理’,如今是市场化的‘岗位管理’。”陕投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刘丽道出其中缘由。具体来说,就是对经理人员的管理以市场化标准,围绕职业化能力、职业操守、职业待遇等方面,由董事会与职业经理人根据一系列相关因素协商决定,最终实现“业绩与薪酬双对标”。

职业经理人选聘,是陕投集团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金泰恒业经理层的成功选聘,标志着该制度在陕投集团由金融领域向实业领域的成功推广和有效实践。

早在2016年,陕投集团便在下属西部证券、西部信托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金融企业率先实施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试点。经过几年的持续探索,目前已形成了“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任期制考核、市场化退出”的职业经理人机制。该机制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聚焦选聘、契约、考核、薪酬、退出、监管等环节,完善职业经理人选用制度体系,明确了职业经理人的总体要求、职责分工、聘任管理、任职资格、选聘方式、契约管理、薪酬管理、退出机制等细节,实行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打破了国企干部“终身制”的传统思维,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国企人才绩效考核“难下、难出、难减”的问题。

干得好得甜头,干不好遭淘汰。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的企业按照市场规律,对经理层推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强化“干好干坏不一样”的思想导向,树立看岗位、看贡献的市场导向,做到能否坐得住,契约说了算;干得好不好,指标说了算;收入多与少,业绩说了算,进而形成职务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

在“刚性考核”“刚性兑现”政策下,职业经理人铆足了劲向前冲。目前,陕投集团全系统48名职业经理人广泛分布在西部证券、西部信托、财务公司、君成融租、陕投资本、城市运营等子公司。西部证券、西部信托职业经理人已完成一个完整的任期考核评聘,进入第二个任期。另外,系统内5名职业经理人经考核,实现市场化退出。

陕投集团相关负责人坦言,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日趋完善,为经营管理、改革深化等各项工作顺利有效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催生出实打实的经济效益。有关数据显示,推行职业经理人的子公司,生产经营情况不论从量的增长,还是质的提升上,均取得了明显成效。2020年度,西部证券营业收入和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51.93亿元、11.24亿元,同比增长41.09%、84.22%,各项业务稳定,资产结构优良,流动性较强,各项风险控制指标符合《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要求。西部信托2020年末的资产规模达297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8.04亿元,净利润实现4.24亿元,行业排名稳步提升,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华山创业积极推进业务转型,2020年大商道商品交易公司有色金属线上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有色金属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君成租赁2016年6月组建,2020年底便实现营业收入4.8249亿元、资产总额99.74亿元,位居省内同业第一位。

收入能增能减  分配制度有效激励

正向的激励措施,不仅体现在职务变迁上,更体现在薪酬回报上。职业经理人制度是“先手棋”,建立市场化收入分配机制改革,有利于增强子公司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释放发展活力,才能弹好发展“协奏曲”。

一场立体化、全方位、更灵活的收入分配机制在陕投集团系统内有序推进:在上市公司、股份制企业,以及产权清晰多元、市场竞争激烈、管理运作规范的企业,探索实施骨干员工股权激励;在科技研发、高新技术企业及专业技术人员中,逐步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收益共享机制;对经营业绩突出的企业,完成计划绩效目标的超额部分可预先约定一定的比例,作为奖金激励核心团队及关键人才,探索超额利润分享机制;对从事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企业,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实施项目跟投机制。

这些中长期激励机制在部分下属企业中已初见成效。陕投新兴产业控股的立芯光电“出身”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对市场需求反应快,但企业治理结构不够健全,初期管理短板拖了企业迅速发展的“后腿”。2016年,陕投新兴产业控股收购立芯光电后,企业治理结构及各项机制逐步健全,研发投入显著提高,公司通过员工持股,解决了研发及管理团队的激励机制问题。根据分配方案,2019年至2023年,立芯光电拿出436.23万元对应一元注册资本股权对公司管理团队、核心骨干按照贡献起始值和岗位重要性进行限制性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将公司利益与管理人员、企业核心骨干紧密捆绑,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立芯光电董事长李波解释。通过实施中长期激励,有效激发了企业内生动力,企业经营业绩实现了大幅提升。2020年该公司完成营业收入2100.18万元,较2019年增长53.3%;实现了半导体激光芯片自主研发与批量生产,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为陕西省新科技型国企改革积累了可复制推广的成功经验。

为了在系统各子公司稳妥推进实施中长期激励机制,今年陕投集团制订了公司年度中长期激励工作计划,举办了专题培训班,精心指导企业聚焦核心关键人才,积极探索实施中长期激励。审核批复金泰恒业、华山创业国际班列公司2户企业项目跟投方案;指导电力运营等3户企业制定超额利润分配方案;积极推进陕能股份、陕投新兴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改革……这些举措,不仅调动了经营团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使员工获得高激励、强驱动,切实让业绩突出的员工得到好处、尝到甜头。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新一轮的国企改革如火如荼,一系列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措施的深入与实践,为陕投集团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1月—9月,陕投集团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75.83亿元,同比增长12.23%;实现利润总额50亿元,归母净利润23.02亿元,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71.98%、96.30%。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9.25亿元,同比增长41.7%。陕投集团主要生产经营指标同比显著提升,为“十四五”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为陕西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陕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