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股份:创新驱动添活力 数智赋能提效率
“这里是能源管理中心,智能监视显示数据有异常,申请自动排障。” 水电股份榆林公司工作人员坐在监控中心发出指令,远在70公里外的小壕兔纳林光伏电站运维人员已戴上智能安全帽准备出发故障点开始检修作业,通过视频联动、远程会诊,即刻消除设备故障,智能监视屏幕显示恢复正常。这是水电股份推动清洁能源“数智化”转型,构建“区域公司+数字平台+智慧场站”的生产管理新模式下的日常工作场景。
近年来,水电股份聚焦陕投绿色清洁能源板块定位,顺应能源革命和新能源行业数字信息技术融合发展趋势,扎实推进管理数智化转型升级,在生产运营数字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进行了深入创新和实践。
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创新生产管理数智化新模式
陕北是水电股份新能源主战场,陕北区域投运及在建新能源装机超过111万千瓦,场站分布位置偏远、气候恶劣、工作环境艰苦,且具有地域分散、发电设备繁多、占地面积广等特点。
过去,各场站设备日常监视与控制,报表、数据收集与分析、故障排查与处理等生产运维管理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效率低下。2020年,水电股份以榆林区域为试点,开展集中统一管理,以榆林公司为管理平台,对在榆新能源项目公司实行“一套人马、多块牌子”运营管理,整合区域优势。
水电股份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启动陕北新能源管理中心和新能源智慧管理平台建设,推进“区域公司+数字平台+智慧场站”的生产管理新模式,开展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设备运行智能分析、预警和诊断等高级应用开发,2022年底陕北新能源管理中心和新能源智慧管理平台投运,在陕北、关中、安康、汉中、西藏、新疆、商洛区域,实现了大数据中心、智能设备管理、智能安全管理、智能集控管理、智能生产管理、智能决策支持等系统多平台多业务互联,极大降低了巡检成本、提升了工作效率,保障了设备及人员安全,电站智能化运营管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并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科创赋能分布式能源高质量发展
针对分布式光伏项目竞争激烈、建设周期短、项目公司多、投资时效要求高等特点,经陕投集团授权,水电股份成立了分布式项目开发管理部,统一负责分布式项目开发、建管和运营。
水电股份坚持以科技创新提升发电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为导向,搭建智能化生产运营系统、大数据分析平台,探索建立了“中心侧集中生产运行监控,厂站端流动巡检维护,片区经理走动运营监督”的运营模式,运维成本下降约30%。
公司先后联合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基于视频深度学习算法的新能源电站巡检安全监护系统研究与应用”科技创新研究,通过采集运维巡检人员实时视频图像信息,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处理,对其工作中的行为进行风险辨识和评估,第一时间实施风险控制措施,降低安全作业风险。开展“基于分布式边缘计算方法的光伏电站热斑识别和热灾害预警系统”科技创新研究,通过建立分布式屋顶场站热成像扫描进行温度数据的生产监控,查找和消除组件热斑提升系统发电效率,降低火灾隐患,极大提升分布式场站运维效率和本质安全水平,技术水平唯一性和先进性均处于行业领先。
紧扣实际、自主开发,以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管控水平
水电股份建立健全“3+N+信息化”管控体系(管控纲要、授权管理手册、年度管理手册+专项制度+信息化),推进信息化管理自主开发建设,实现信息化与管理流程的动态融合,实现所有关键业务要素及审批流程的在线运行、在线控制。
构建统一协同信息化平台,实现本部与分子公司同一平台、统一共享、集中运维、分级使用,强化本部的战略引领和过程管控;建成大数据应用项目—生产报表管理系统,提升生产、经营等关键管控领域的垂直贯穿,实现生产数据、事故事件、两措、双细则、设备重大隐患处理信息线上管理,通过可视化和大数据技术提供多维数据分析,为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促进生产管理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自主设计、主导开发了任务与督办系统,实现工作任务分解、要求下达、进度汇报、任务终结全周期管理,畅通信息传递,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力。智慧党建信息平台为传统党建“智慧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