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水电商洛公司破局山地光伏造价难题
作为秦岭地区山地光伏标杆项目,陕西水电商洛公司光伏二期、三期项目在造价管控中实行工程量清单精准化、限价设置合理化、签证变更规范化、现场管理精细化,全流程把控关键节点,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清单精准化 源头防范风险

针对山地光伏项目地形复杂、工程量核算难度大的特点,结合一期项目结算经验与《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和《光伏发电工程工程量清单NB/T11017-2022》,清单化建立“源头防控”机制,全面梳理山地光伏施工中的隐蔽工程、地形适配性工程等环节,避免因地形差异导致的“清单漏项”。细化工程量计算规则,结合实地勘测数据校准各项子目数量,从根本上杜绝“量价偏差”问题,为后续造价管控奠定基础。
限价合理化 严控成本波动
在最高限价编制环节,创新搭建“动态价格数据库”,整合陕西省近3年光伏工程材料价格、人工成本及机械租赁费用,动态更新价格体系,结合项目实际施工需求灵活调整价格系数。针对逆变器、箱式变压器、电缆、桥架等大宗设备,通过分析5家供应商报价及历史成交数据,最终确定清单单价较市场均价低5.0%,仅此一项即节约成本约500万元。主动对接集团派驻的第三方审计单位,对清单完整性、准确性进行独立审核,累计补充遗漏子目2项,调整不合理组价1处,严控清单误差率在1%以内,有效避免因招标工程量清单缺陷、漏项导致总造价大幅调整。
签证规范化 加强过程审核

为杜绝施工过程中签证变更无序增加成本,依据合同制定《光伏项目签证变更管理办法》,明确签证变更需同时满足“技术必要、成本可控”条件,施工单位提交申请时须附带详细技术方案、成本测算及工期影响分析,资料不全的申请一律不予受理。上半年累计驳回不合理签证申请7项,涉及金额180万元。针对金额超50万元的重大变更,通过市场询价及相关计价规范复核,确保审核结果客观公正。二期项目光伏支架因政策调整需变更基础形式,通过市场询比价最终确定的方案较原方案节约成本0.03元/Wp。建立签证变更台账,实时跟踪执行进度与成本支出,每月开展效果复盘,分析成本偏差原因并优化管控措施,最终将签证变更成本占比控制在合同总价的2.0%以内,远低于行业5%的平均水平。
管理精细化 促进量价匹配
创新采用“现场巡查+数字化监控”双重管理模式,推动造价管控与施工进度同步落地。组建由造价工程师、施工技术员组成的现场管控小组,对施工工序、材料用量、设备使用情况进行实地巡查,重点核查混凝土浇筑量、电缆敷设长度等关键工程量是否与清单及图纸一致,确保最终支付的工程价款与实际工程量精准对应;借助数字化监控手段实时跟踪施工动态,动态监测关键环节工程量,避免“超量施工、虚增工程量”等问题,进一步夯实造价管控精度。
陕西水电商洛公司将持续把管控经验转化为标准化流程,深度融入项目全周期管理,力争推动商州区二期、三期项目后续造价管控精度再提升,以精细化管理为公司创造更大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