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上的攻坚者 ——陕煤地质研究院张坪井田补充勘探项目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27 来源: 作者:陈波 程婉莹
分享到:

继新疆巴里坤石头梅二号井补充勘探项目稳步推进后,陕煤地质研究院再启新程 ——5 月 28 日,陕北三叠纪煤田子长矿区张坪井田补充勘探项目正式开工。三个月来,项目团队顶着汛期泥泞、盛夏酷暑,以安全为基、以质量为要,在黄土高原上交出了进度扎实、安全零事故的勘探答卷。

扎实的脚步:干出“加速度”​

项目组将 “安全、质量、管理” 作为核心指标,开工首周便完成工区全面摸底,从地形地貌、钻孔布设到当地风土人情逐一排查,迅速扎根黄土高原沟壑腹地。

团队不把 “开工” 当 “热身”,钻机进场阶段便全程跟进:勘定钻机站位避开低洼易涝区,规划临时驻地紧邻作业点方便调度,反复核对岩芯箱堆放位置。“汛期快到了,现在多考虑一分,后期就少一分风险” 成为全员共识。从进场道路修整、施工场地平整到钻探设备进场,每个环节严抓安全环保,从源头为工程质量筑牢根基,项目负责人表示。

汛期里的“必修课”:脚踩泥泞守安全​

项目刚铺开,陕北汛期便至。6 月下旬雨水无常,作业区土路成泥沼,边坡土体遇雨发软,滑塌风险陡增。

“先看天气再查隐患”是项目部汛期铁规。每天天微亮,项目经理就带安全员冒雨查钻孔点,雨靴陷泥、裤腿结泥壳也不停步,逐一检查钻机基础排水、边坡裂缝、配电箱防雨棚是否正常。一次沟谷钻孔巡查中,团队发现土坡积水且有溜塌迹象,当即叫停作业,带头开挖排水渠,忙完时浑身已被雨水浸透。​

项目经理王峰的笔记本上,不仅每日记录各钻孔 “巡查日志”,还手绘隐患点示意图。即便暴雨导致无法施工,现场巡查也从未间断。正是这份在泥泞中的较真,让项目实现汛期 “零安全事故”。

高温下的“硬仗”:汗湿图纸零误差​

熬过汛期,7 月陕北暑热来袭,黄土坡地表温度骤升,强紫外线灼烤皮肤。但测点坐标核对、地质编录等工作需现场实操,技术员们每日蹲在岩芯旁,仅凭小马扎和钢卷尺,在烈日下细致观察岩性、记录数据。汗水滴落在岩芯上,他们便赶紧擦汗,同时把记录表揣进怀里,生怕汗液浸湿字迹影响精度。​

编录煤系地层时,团队严格划分煤层、细致对比岩性;遇到标志层,更是在烈日下翻查半小时岩芯箱核对,确认数据准确才起身,此时后背的汗渍已凝结成白盐印。高温下的坚守,确保了每一组数据 “零误差”。

严质量的背后:技术与坚守的托底

日子在“雨天防塌、晴天抗热”里往前赶,进度条也跟着扎实爬升。截至8月底,项目整体已接近尾声,所有钻孔按照设计都能精准打到目标煤层,多台钻机轮转作业,测量、钻探、测井、抽水试验及采样测试衔接有序,“技术组合拳” 扎实有力。目前,团队正全力推进验收前收尾工作,分类整理三个月原始记录,对照钻孔数据完善各类图件,尤其针对岩煤层对比图,反复分析梳理,将地质勘查 “三遍” 工作贯穿全程,以严格技术把关确保项目 “高质量收官”。​

艰苦的野外地质工作既是对身体的锤炼,也是对人的意志、品格的磨炼。陕煤地质人的路是用脚步去磨出来,因为有些景色只留这些地质攻坚者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