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标品业务持续升温,西部信托转型渐入佳境

发布时间:2022-11-07 来源:西部信托 作者:高君
分享到:

在传统融资类信托收缩的背景下,标品信托正成为行业转型的主要方向。

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近日发布9月份数据称,新增投向债券、股票等标准化金融资产规模为806.38亿元,占当月新增资金信托规模的33.56%,创年内新高。其中,投向债券规模达662.80亿元,环比增长7.85%。

若将时间线拉长,则标品信托成为“新压舱石”这一趋势更为明显。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投向证券市场的资金信托余额从2019年的1.96万亿元增至2021年的3.36万亿元,两年时间增加了71.43%,占比从2019年的10.92%增至22.36%。

截至目前,市场上的标品信托产品方向主要包括债券策略、股票策略、MOM/FOF、期货及衍生品策略等。虽然产品各异,但毫无疑问,标品信托中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已经成为信托转型背景下,众多信托公司一致选择的发力点。

在古都西安,以标品信托为旗帜,坚定战略决心、发挥资源禀赋、加强团队建设的西部信托已经吹响转型号角。

20221107342408.jpg

锚定标品信托的内在逻辑

经济基本面的变化是信托行业转型的主要因素。随着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趋势从“追速度”转向“求质量”,部分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由此加快了信托行业“从融资向投资、从非标向标准化”转型的步伐。

在此背景下,监管发挥“指挥棒”作用,“资管新规”、“两压一降”、“信托三分类”成为关键词。各信托公司逐步发力资产管理业务,大力开发标准化信托产品。随着2022年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标品信托进入发展快车道。

在西部信托固定收益部总经理曹成看来,西部信托发力标品信托业务既是宏观经济和行业发展的必然,也是总部位于西北内陆的西部信托转型的必然。

西部信托的标品信托业务发轫于2019年,在行业内一直扮演着“第一梯队追赶者”的角色。从客户接受度而言,内地投资者相较于沿海发达城市的心态更为谨慎;另一方面,西部信托经过多年积淀,成熟的非标项目经验为标准化固定收益类信托转型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持。

纵观全行业,尽管目前标品信托业务收入贡献低于非标业务收入,信托公司的主动投资管理能力仍待提高。但从宏观政策环境到行业趋势,再结合自身的发展现状和资源禀赋,标品信托业务依然是西部信托转型最为“恰当”的切入点。

打出标品信托“组合拳

标品业务转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全方位的业务改革重构、相关制度建设以及强大的中后台系统支持。也正是基于此,西部信托打出了一套转型“组合拳”:一份坚定的“真转型”战略决心、一支“更加纯粹”的投资管理团队,加上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从投资和风控理念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改造,量身匹配投资管理体系、风控制度、人力制度等。

基于战略规划,在组织架构设置上,西部信托设立创新研究部等部门,不断推进与公司资源禀赋、风险管控能力相匹配的创新业务研究工作。同时,设立固定收益部、资本市场部等市场化专业化部门,坚持业务的“真转型”,让专业的团队操刀专业的事情,而非流于表面。这不同于有些机构在转型过程中采取的“非标从业人员就地转化”的队伍建设模式,其核心投资人员均为投资业务出身的“资管老兵”,大多来自于基金公司、券商或大型信托公司投研部门,对投资本身有深刻的基础,能很好的将投资理念与信托公司独有风控文化相融合。

前述固定收益部总经理曹成即为其中之一,其曾在大型信托公司任职多年,一直从事投资与研究相关工作,过往管理规模合计超300亿元,并获得同业及市场的一致认可。“团队选人标准一是要具备纯粹的‘投资理念与投资思维模式’,二是对信托行业的转型抱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前者的要求映射到产品的投资运作管理上就是要求投资经理的投资决策基于对资本市场的前瞻判断,而非出自“非标转标”的信贷思维;后者要求队伍思想的纯洁性和可持续性,设定高远的工作目标。曹成坦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就是与一群对的人一起做对的事,久久为功,这是我们在资管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而如何做“对的事”,则是工作方法论的问题。

曹成和他的团队秉持“控风险、稳收益”的投资理念,以客户利益为本,追求稳健持续发展。在团队内部,“以守住风险为底线、以专业素养为引领、以标准流程为路径”既是对内的“心经”,也是对外的标签。以“守住风险”为例,西部信托固定收益部在公司的风控文化底蕴上融入券商基金的主流投资打法:在标的选择层面,建立动态白名单入库制,自下而上的筛选出备选主体,保障基础的效率;此外,还设置独立于公司风险控制部之外的信用评判机制,自下而上的对信用主体开展研究评价,在公司资产池范围内优中选优,避免道德风险同时能较大限度把控信用风险,防止疏漏,做到效率与安全的兼顾,这在信托行业内也属创新机制之一;在“专业引领”层面,不仅崇尚投资的专业性判断,大力培育专业投资队伍,同时有效引入高质量的第三方研究服务进行辅助判断,有机融合了“内、外脑”的研究成果,团队坚守“研究产生价值”的理念,使得西部信托的资产管理业务深度参与到资本市场之中,在过往信托行业所熟悉的投行项目制文化土壤里,孕育出由专业投资理念所驱动的资产管理类业务。

综合来看,西部信托以“真转型”战略指导标品业务的方方面面,反过来,团队建设与风控等工作方法论又成为“真转型”的注脚,从战略规划到落地实施,形成了一套闭环。

西部信托转型渐入佳境

西部信托标品业务转型已经初见成效。

从产品端看,西部信托明星固收产品“永宁系列”从零起步,目前已累计发行总规模突破100亿元,兑付200余期,且各期均顺利达到或超过业绩基准。作为信托业内固收标品的“后起之秀”,产品规模增长速度和业绩表现均十分亮眼。值得一提的是,“永宁系列”不仅得到个人和一般工商类企业投资者的青睐,也吸引了一批专业的金融类机构投资者认购,在投资收益、投资理念和运作模式等方面得到了专业机构投资人的广泛认可。这在信托行业资管业务转型的大潮中,注入了西信人的力量与风采。

从业务端看,自2021年以来,西部信托正式获批股指期货交易业务资格,并积极探索资本市场资产配置型投资业务,公司指增收益凭证、量化指增TOF、市场中性等产品陆续上线发行,规模持续增长。

在行业内聚焦的家族信托方面,已落地自主管理的家族信托10余单;在传统优势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方面,截止2022年7月末,西部信托各类资产证券化业务规模1947.41亿元,稳居行业前列。

从科技创新端看,西部信托是业内少数信息系统自主开发的信托公司之一,目前拥有逾150人的IT团队,这也为公司转型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近日,《关于调整信托业务分类有关事项的通知》陆续下发至各家信托公司,从《征求意见稿》到通知正式下发,信托行业的发展路径将进一步明确。对于信托公司尤其是中小信托公司而言,“找准定位、精准发力、寻找差异化发展路径”是转型的必由之路,已经做出探索的西部信托,也必将走出自己的特色转型之路。